大有作为的疝气研究所
——衡水市疝气研究所葛炳炎非手术治疗腹外疝纪实
葛炳炎教授在英国伦敦讲学
2013年12月29日,坐落于大陆世家华府商业街的衡水市疝气研究所热闹非凡。来自全国科技、卫生界近百人共同庆祝“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治疗腹外疝临床研究”获国内领先水平三周年。2014年4月22日下午,河北省军区干休所百岁开国将军曾老的家人将一面书有“神医妙手除顽疾,百岁将军一身轻”的锦旗,赠给疝气研究所所长葛炳炎,老将军亲笔写道:“感谢葛炳炎大夫!”一时间,研究所电话2336120响个不停,他们所采用的国内领先技术“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治疗腹外疝临床研究”再次被中国网、新华网等媒体广为宣传。
衡水市疝气研究所仅有20多个人堪称“小”,但是其做出的事情和影响却足够“大”。
小疝气 大危害
在衡水市疝气研究所办公楼所长办公室,年逾花甲的所长、副主任医师葛炳炎介绍:疝,俗称“小肠串气”或疝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腹股沟疝发病率最高,占整个疝发病数的90%以上,腹股沟疝占总人口发病率在3‰-5‰,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复发,易引起急性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疾病。临床上更多发生的是腹股沟疝,这种疝气容易发生嵌顿但初期没有什么痛苦症状,只是下腹旁边或阴囊内起一个软性包块,用手按压或平卧可消失。容易被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包块可逐渐增大,出现坠胀疼痛,重时影响活动,如发生嵌顿,轻则出现腰腹胀痛感,重则可发生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性症状。此时如处理不及时就有发生肠管坏死、穿孔的危险,甚则危及生命。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和小孩是高发人群,同时又是手术的高风险人群。而大多医院在对疝气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沿用传统方法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使老年、儿童患者的手术增加风险,术后有的患者还受到插尿管、禁止下床等限制。很多患者及家属迟迟不肯做手术,将小病拖成大病。
葛所长凭着30多年的专业治疝经验,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感而警呼:“关注家人健康,勿以“疝”小而误为。
小研究所攻克大难关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治疗疝气来解决疝气患者的难题呢?葛炳炎决心成立衡水市疝气研究所。在省市科技、卫生、民政部门大力支持下,2009年2月1日,衡水市疝气研究所正式注册挂牌,葛炳炎任所长,他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带领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筹备科研经费,夜以继日地工作,翻阅有关资料,总结临床经验,进行相关科学攻关,他白天忙于临床,晚上吃完晚饭就往所里跑……历经1年多的时间,突破了一道道难关,完成了“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治疗腹外疝临床研究”课题。
2010年12月6日,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一、课题设计合理,理论依据可靠,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治疗腹外疝的医疗技术成熟,可操作性强,具有实用性。二、主要创新点如下:1、首创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治疗腹外疝的新疗法,试用于临床10余年,不开刀、不服药、不住院,治疗腹外疝,具有先进性。2、非手术治疗多种腹外疝,老年人、幼小儿童、体弱多病者照样适用……其方便价廉,适应症广泛,患者易于接受,具有创新性。3、本研究提出的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治疗腹水性阴囊积液,治疗时间需30—50min,且不需住院,填补了腹水性阴囊积液难以治愈的空白,属国内首创。4、自主研发的弹力疝气带由固定带和中药包组成,已获国家专利[发明专利号:[ZL98102743.1],经10余年应用患者反映良好,本研究前期工作做的充分,具有前瞻性。综上所属:本课题选题正确,提供的技术资料完整,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治疗腹外疝的医疗技术成熟,审查资料并结合成果查新结论,本课题的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小小研究所,攻克大难关,众人齐点赞。
小医生 大志向
科技成果鉴定后,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葛炳炎决定用自己研究的技术惠泽百姓,真正担当起国内领先者的责任。把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各地医院为患者服务,进而走出国门,为国争光。于是,他们先后到国内10余所医院进行技术传授,“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治疗腹外疝”技术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当他看到各医院能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也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时感到无比欣慰。为了向更新的高峰攀登,研究所又设置了技术部、市场部、质量跟踪部、24小时服务电话等部门,视患者为上帝,三年的艰辛付出也给他们换取了丰厚的回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分院、山东省地矿医院、长春蓝天医院、秦皇岛91404医院……等开展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治疗腹外疝技术成为不手术治疝气的“金标准”,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国各地的医院纷纷慕名到衡水疝气研究所参观学习,并洽谈合作,使该所在治疝领域颇具盛名。葛炳炎也多次应邀率团到访法、德、马来西亚等国进行义诊并传授技术,深受所到国的欢迎和爱戴。
衡水市疝气研究所用事实证明,一个研究所的实力和影响力,取决于其学科实力和专业水准,更取决于领导者的眼光和能力。
小医院不畏大挑战
2013年3月27日在《衡水晚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疝气大如排球不用手术便治愈,创我市治疝之最”。说的是济南的一位疝气患者名叫赵光典,78岁,退休干部,患右侧疝气50余年,曾去多家医院,因身体虚弱又患脑梗,因手术风险太大,而被拒之门外。怎么办?只好忍着,至2012年中秋节前夕,疝物突然增大,坠疼难忍,无法坚持,于旧历八月十五那天,慕名找到了葛炳炎教授,经检查发现患者疝物长30厘米,粗径22厘米,大似排球疝孔约长9厘米,疝物疝孔均属巨大……
葛炳炎毫不犹豫地给予不手术速效疗法,经过1个半小时的精心治疗,疝孔闭合了,如排球大的疝物消失了,患者当即下床行走自如,一次就治愈了。
不几日,又治愈了唐山市刘世刚,87岁老先生患双侧大疝并伴有直肠癌术后腹部直肠造瘘,曾去北京几家大医院(其中有一家专治疝气的医院)都因疝气太大,年龄太高,手术风险太大,而拒之门外,后来慕名找到了葛炳炎教授,葛炳炎仔细分析了病情后,采用不手术速效疗法分别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将双侧疝气治愈了。
今年101岁的开国将军曾老89岁时就患了疝气,曾去多家三甲医院诊查都以年岁太高,风险太大不能手术让保守治疗,随着年龄增大疝气越来越重,后来已影响走路,坐的时间稍长都难以接受,只有躺在床上度日。历经长征过了三次草地,爬过两次雪山,身经百战的曾老竟然被小小的疝气病撂倒了,真是无奈。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衡水市疝气研究所葛炳炎大夫不手术能治疗高龄老年人及较严重的疝气病,于是就迫不及待的将葛炳炎医生请到家中。
葛炳炎医生详细检查了曾老将军的身体与疝气后,当即采用了不手术速效疗法治疗。不到一个小时,折磨百岁老将军十二年的大疝气竟然无影无踪了。当即就站立床下能轻松行走了,老将军握着葛大夫的手说:“谢谢您,葛大夫”。
小人物 大目标
谈到衡水市疝气研究所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及领军人物葛炳炎。早在30年前,他还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常接触到疝气病患者中,有老人、有儿童、有体弱多病者,有的因不能手术或治疗不及时被夺去生命,凭着一个医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他心中非常难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疝气病问题。从此确定了以疝气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攻方向。为了这一梦想,他默默奉献出了青春年华,他览阅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大量中医古籍,对治疝气的古方进行发掘、整理、提高,兼取众家临床经验之长并创立完善疗法。
1999年12月1日创建了我国第一家疝气医院——河北省阜城县疝气医院;2000年研制成功“北康牌弹力疝气带”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2009年创建了全国第一所疝气研究所——衡水市疝气研究所、荣获“中国中医药创新”一等奖;2010年12月,“不手术四联速效疗法治疗腹外疝临床研究”课题,经河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他先后承担完成了科研成果6项,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应邀出席英、德、美、越、马来西亚等国际学术会议,赴全国巡回讲学、治疗演示200余场(次),为河北疝气学科赢得了良好声誉。其事迹被载入《现代名医》、《中国特色名医》、《中国当代科学家与发明家》等大型辞书,荣获“中国知名疝气专家”、“最美好中医”等称号,受到时任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静的接见。他中医理论造诣精深,医术精湛,厚德仁术济世救民,成为享誉燕赵响亮的医技品牌。2011年葛炳炎办理了退休手续,按说该享享清福了,但他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
小医者 大仁心
2010年6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疑难病论坛会上,衡水市疝气研究所所长葛炳炎作学术报告时承诺:“要为全国的五保户患者免费治疗疝气,向低保户患者提供减免优惠。”2011年1月,衡水市社会慈善协会组织管理办公室与衡水市疝气研究所联合开展了“疝气解困”爱心工程,在全市开展疝气病救助工作,对全市五保户、低保户实施减免救助。记者发现葛所长办公桌上有个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2010年至2013年为五保户减免的费用。打开互联网点击“衡水市疝气研究所”、“五保户”关键词,一篇篇报道让人感动:2011年11月16日,新华网报道《衡水疝气医生葛炳炎扶危救困造福百姓》、2012年12月30日长城网报道《青海低保户千里寻医衡水疝气专家给患者希望》、2013年1月6日人民网报道《邢台市五保户上门求医衡水仁医葛炳炎免费救助》……2013年10月15日上午,在衡水市民政局会议室举行捐资助学仪式,衡水市疝气研究所所长,副主任医师葛炳炎当场为11名贫困学生,捐助学费2.2万元,衡水市慈善总会为葛炳炎颁发了“爱心慈善奖”荣誉证书。
葛炳炎说:“医者仁心,扶贫济困是每一个医生的美德”。近年来,葛炳炎先后免费治疗五保户患者50余例,免医疗费用30余万元。低保户及残疾人优惠治疗200多例,减免费用20余万元的业绩。葛炳炎表示,他们将长期坚持这项惠民公益活动。(张东振 杨俊利)